黑龙江

详情

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支教有什么区别?那个待遇好?该怎么选择呢?
招教网 2020-05-19 17:30:14

关键词: 特岗考试

有很多小伙伴毕业后都希望有一个稳定且福利待遇好的岗位,尤其是今年的疫情,让大家更加追捧事业编制岗位。所以,“教师岗”成为大家的不二选择,然而很多考生面对支教和特岗教师时不知道如何选择。接下来,招教网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下这两者的区别。

一、什么是特岗教师?什么是三 支一扶支教?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主要是针对师资不足,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县以及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支一扶是指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 有转编名额,或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其中支教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

二、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支教考试的考情有何不同?

三支一扶考试分两个环节:笔试和面试

笔试科目一般考察: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行测+公基+申论)(150分,82题) 笔试占总成绩60%。考试题型一般行测与公基以客观题为主,申论以主观题为主。

面试内容:结构化面试。100分,3题(9个面试考点,3道题,题目不同)面试占总成绩40%。

特岗教师招考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对的对象是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考试的形式采取的是面试,各地市面试采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2019年凯里市和安顺市采取的是说课形式;遵义市和六盘水市采取的是教师结构化、说课;贵阳市和铜仁市采取的是试讲;毕节市采取的是说课+结构化;兴义市采取的是试讲+说课+结构化。

第二阶段从学历上而已要求就没有第一阶段高了,一般大专学历也可报考。但是考试形式为:笔试+面试。笔试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综合素质,一般以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出题。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中教育学的重点考试章节为:幼小衔接、幼儿游戏、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心理学的考查重点为:学前儿童发展理论、思维、注意。在考试过程中,试题也有了一些细化知识的趋向。

三、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支教报考优势是什么?

1.特岗教师推荐报考理由

(1)福利好:特岗教师3年之后自动转编,在编工作岗,教师工资水平要和本地区公务员薪资差不多,目前扣完五险一金的工资水平在3000-5000,享受寒暑假,工作铁饭碗,社会地位高。

(2)门槛低:第一阶段考试不限户籍,不限身份,不限毕业年限

(3)专业性:主要专业和教师资格证一致就可报考

2.三支一扶优势

(1)补贴:“三支一扶”服务期期满2年后不再续聘。服务期间工作生活补贴参照当地乡镇事业单位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标准,年度考核合格的,增发一个月的补贴,每人每年发放500元交通补贴。对新聘人员在岗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发放3000元的一次性安家费补贴并且落实社会保险,按照各地方事业编待遇发放,工资水平在3500-6000。

(2)支持考试:服务期间,支持“三支一扶”在岗人员参加各类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聘)考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报名参加从基层服务项目大学生中定向招录(聘)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考试。通过招录(聘)考试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按规定计算工龄。

(3)多种渠道就业:鼓励“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后通过多种渠道就业。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按国家和贵州省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就业、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

(4)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人员享受免费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公共服务。

(5)加分政策:服务期满考核合格,3年内报考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学校为其保留入学资格。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

(6)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7)转编:比如2019年招募的“三支一扶”人员,2021年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各相关县(市、区、特区)拿出一定名额招聘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总之,不管是考特岗教师还是三支一扶,建议提前准备,足够充足的时间备考哦!

2024年特岗教师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安识别添加
获取1对 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相关推荐

(c)2008-2023 招教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