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教师招聘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招教网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1.请你说一说本课重难点设置的理由。
【参考答案】
本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艺术特色。难点是:体会作者表达出来的誓死杀敌的精神。接下来谈一谈我这样设置的理由。
首先从教材本身来说一说,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在本篇《从军行》中也不例外。本篇文章中借“青海、长云、孤城”等意象塑造出迷蒙壮阔的画面,表现了边塞的艰苦,后文借“黄沙、金甲、楼兰”展现出誓死杀敌的精神。
其次,新课标要求学习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大意,品味诗歌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艺术特色上。对于这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诗歌的意思,但对于其中诗人所表现的抽象情感难以理解,所以我将难点放在体会作者表达出来的誓死杀敌的精神上。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结合本课,请你谈一谈如何上好诗歌。
【参考答案】
首先说说古诗这种文体的特点,古诗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句,但是它所具有的文字美、意境美、韵律美,却是诸多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所以想要上好古诗,必然离不开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我认为,先要上好古诗有以下两个要点:
第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在《从军行》这课中,我就会让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景物,了解景物的特点从而展开想象。
第二、重视诵读。诗歌具有意境美又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只有通过吟诵,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吟诵古诗文的热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让学生字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韵律之美。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请你简要说一说本堂课的设计思路。
【参考答案】
首先,我会让学生练习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谈谈他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大意之后,找一找诗歌当中的景物并概括景物特点。了解了景物特点之后就可以由景及情,第一步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当中的这些独具特色的景物想象具体画面,并提问从想象的画面中都看到了什么。赏析完前两句后,以问题形式过渡到对后面两句的分析,我会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学习,最后总结学生的答案并进行探究。在最后我提问学生诗人运用的写作手法,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具体化的,所以在课堂结束之前,我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动笔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在作业的部分,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从军行》为切入点,课下阅读其他几首。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谈一谈你对本诗的理解。
【参考答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这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请你说一说丰富的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生了位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彻底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在新课改之后,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的教学。但是启发式的教学不是盲目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人们往往误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式”,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丰富的课堂活动。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手机登录下载
长按识别,即可下载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安识别添加
获取1对 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